关于对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答复
马雅君、刘惠君、毕满堂、杨文录、禹桂兰、马荣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建议”收悉。《建议》中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科特色不明显,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并就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制度等提出了建议。你们提出的问题客观存在,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现对你们的建议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市委郭书记在卫生健康工作专题调研中,提出将平凉打造成陕甘宁三省区医养中心的发展定位。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对统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健康平凉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基层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基层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努力构建“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基层卫生工作新格局,使我市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一个短板和弱项,为此,我们着力从两个方面抓实见效。一方面,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27个(县级33个、乡级33个、村级61个),建设总面积36.5万平方米,总投资12.79亿元(其中中投6.26亿元、省投0.81亿元)。崆峒、泾川、灵台三县(区)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主办医院分离,理顺了管理体制;华亭、泾川、庄浪3县(市)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扩大服务人群覆盖率。各县(市、区)自筹资金2800余万元,购置生化分析仪、B超机等基本诊疗设备538台(件)。崆峒区争取到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价值1.47亿元的超声诊断仪、中药熏蒸机等设备798台(套),静宁县争取到北京健合基金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价值1.04亿元的医用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291台(件),救护车24辆。依托全省村卫生室医疗设备购置项目,为全市892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居民体检信息和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区域心电远程诊断平台初步建成。另一方面,狠抓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实施“863”卫生人才建设计划,近年来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医学大学生2495名,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净增20人,是项目实施前10年乡镇卫生院总引进人才数的4倍。实施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近两年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本科生152名,为乡镇卫生院招录“三支一扶”医学毕业生 245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19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师509名,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全科医师达到3名以上。开展卫生院规范培训781人,乡村医生培训1687人,培训率达到90%以上,今年全市所有村医全部接受脱产轮训。严格落实村医每周到乡镇卫生院进修1天或每月跟班培训1周制度。
二、抓统筹、聚合力,着力强化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充分依托医联体建设,推行以县级为主体、乡镇为单元、村级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县(市、区)卫健行政部门加强对县域内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建设规划编制,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实现县域内检验、影像、病理等信息资源共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乡、村卫生机构建立医共体,通过托管、共建等模式,促进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资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四个共同体”建设。根据省上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要求,目前全市1459个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为一体,实现了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明确村卫生室设置、乡村医生配置、60岁退休制度、聘用、待遇落实以及药品供应管理等内容。规范村医准入和退养机制,落实在岗村医待遇和离岗村医养老补助政策,为1502名在岗村医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2593名离岗村医放养老补助,认真研究解决村医梯队建设问题,切实稳定村医队伍,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三、严考核、促规范,显著提高基本公卫服务质量。坚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手抓”的要求,深入推进基层高血压和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着力在做实和规范上下功夫,全面推进12类50项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落实。健全制度促落实。制定出台了六项管理制度,从目标管理、系统监测、信息反馈、三级质控、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切实规范项目实施。精细管理促规范。坚持“严、细、实”精细化管理原则,认真开展“信息纠错”、“数据核查”和“服务打假”三项活动,2020年核查修正不实档案信息46.3万份,注销外迁、死亡、重复档案6.9万份,抽样2.3万余人次,开展系统监测通报4期,大幅提升了服务规范化水平。严格考核促提升。细化完善考核方案,充实加强了基本公卫技术指导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公卫项目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对后进基层机构严格扣罚公卫经费,在年度评优选先、职务调整中实行一票否决,我市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工作水平和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将村级经费落实情况纳入市、县两级考核范围,不断加大考评分值,驰而不息狠抓落实,全市2020年村级经费达到基本公卫经费标准的55.4%,保障了村医待遇落实。在全省考核连续两年稳居第四名的基础上,2020年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三,省卫健委奖励我市绩效资金406.5万元,全市基本公卫项目工作层次和水平持续提升。
四、重特色、增活力,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抢抓国家、省上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和优势,推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认真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7%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县乡村及社区医护人员普遍掌握了10项中医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和民间中医管理试点,有356名中医师承及中医一技之长人员获得执业助理资格,进入乡村医生队伍。
五、保基本、兜底线,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任务。下功夫补齐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短板。其中,对村卫生室面积不达标或无村卫生室的153个村卫生室,通过新建、改扩建、腾挪、租用、与邻村共建等途径全面完成了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目前全市1459个行政村都有1所标准村卫生室。无合格村医的17个行政村,通过组织参加全省村医资格考试、乡镇卫生院派驻、面向社会招聘、县域内调剂补充等方式解决,目前全市合格乡村医生达到1502人,实现村级合格医生全覆盖。通过招录、培训、调剂等各种渠道统筹协调,实现102 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配备;健全完善内设科室,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正在有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尽管我们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省市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是: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总体服务能力还不强,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还比较突出,诊疗服务能力仍显不足,不能有效承接分级诊疗患者就医需求,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不能有效开展基本诊疗服务;二是部分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落得不实;三是基层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个别机构管理不够规范。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人大建议办理为契机,积极吸纳借鉴人大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完善推进措施,坚持不懈抓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是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持续用力。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加强薄弱学科建设,采取引进、招录、调剂等措施,逐步解决基层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争2025年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拥有全科医师达到5名以上。
二是在落实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上抓实见效。加强与财政、人社等部门衔接协调,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机制,允许基层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保障金后的资金用于人员奖励,按照岗位设置建立绩效权重,全面规范落实绩效考核,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切实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是在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加强与住建、编办等相关部门衔接协调,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积极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增加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今后继续为我市的基层卫生工作献计献策,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联系方式:平凉市卫生健康委 0933-8226901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