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9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尚莉霞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疫情后时代全民心理健康疏导”的建议已收悉,您提出,新冠病毒疫情对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后疫情时代逐渐显现,而当前我市还存在人民群众享受社会心理服务可及性不够、社会心理服务中对民众心理健康状态引导方面不足、专业机构和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五条很好的工作建议。我委对您的建议积极采纳吸收,在今年卫生健康重点工作部署中给予了详细安排。现将有关建议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积极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今年市民政局牵头,会同财政、残联和我委联合印发了《全市“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市基本形成布局健全合理、服务主体组成多元、形式方法多样灵活、转介衔接顺畅有序、管理机制专业规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现已确定平凉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平凉市精神病人福利院为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协助指导各县(市、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开展工作。今年在崆峒区、灵台县、静宁县、华亭市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年底实现为辖区内不低于30%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到2025年底,七县(市、区)均可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为辖区内不低于60%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二)规划建设平凉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依托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平凉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规划设置“十室一长廊”,包含十八个功能:接待室、书吧、个体咨询、情绪治疗、认知训练、感统训练、沙盘、OH卡牌、绘画治疗、VR训练、音乐放松治疗、正念减压训练、心理团体干预、舞蹈治疗、体能训练、情绪宣泄、心理科普长廊等,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现已完成设备招标采购,计划年底前完成装修和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心理服务中心作用。按照《平凉市“十四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全市由乡镇(街道)综治牵头,联合卫健、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成立乡镇(街道)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79个,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康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状况筛查评估,目前筛查发现215人,经市精神卫生中心评估确诊156人,均及时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了系统管理。当前全市系统在册管理严重精障碍患者11364人,其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管理的居家或社区康复精神障碍患者8798人,病情稳定率97.12%。目前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5.5‰,规范管理率达到94.65%,病情稳定率97.81%。
(四)不断优化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为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作,我委联合政法、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机制的通知》(平政法发〔2023〕24号),建立了精神卫生重点人群定期筛查评估、精神障碍患者上下转介、精神障碍患者闭环管理、弱监护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和监管经费保障五项管理机制。要求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每年完成一次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评估的基础上,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公安、民政等部门和基层综治等机构新发现的精神卫生重点人群开展一次精神疾病筛查、诊断、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建立了各乡镇(街道)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社区康复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快速转介通道,在患者需要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精神药物治疗时,市精神卫生中心能够及时提供专业服务。对拟出院到社区或居家康复的患者,市精神卫生中心提前通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使患者及时纳入康复管理范围;对全市各部门、机构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和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监护人等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规范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专业行为。现已完成全市118名精防工作人员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市精神卫生中心对崆峒区和灵台县筛查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确诊评估,为崆峒区筛查132人,评估确诊106人;为灵台县筛查83人,评估确诊50人。转介机制运转良好,已完成8名患者转介服务。
(五)持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市委政法委牵头建立了平凉市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库,筛选入库专家58人;市卫健委建立了卫健系统精神卫生专家库,筛选入库专家18人。先后选派60名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精神心理服务的医师参加甘肃省精神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培训合格精神类医师49名,均完成了精神类执业范围注册。全市卫健系统现有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184人,占总人口数的1/万。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人,心理咨询师27人,心理治疗师10人。市精神卫生中心制定了《人才培养五年规划(2023-2027年)》,通过学历教育、进修培训、人才引进等手段,5年内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人才结构将得到明显优化。甘肃医学院专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平凉市心理学会于2014年成立,现有会员55人。市心理卫生学会为平凉教育系统培训心理绘画分析师20人、培训沙盘游戏咨询师26人、催眠和高效率学习培训30人、培训学校心理辅导员1000人。联合中科院为平凉培训心理咨询师40人,其中37人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同时还为驻地部队培训心理骨干300余人。
二、扎实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2021年起,我市开始每年实施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我委联合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教育、公安、文旅、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共12个部门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卫健委主任任副组长,12个部门和七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抽组各部门专业人员成立了各类人群项目技术支持小组,细化了各部门和各级职责,为项目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以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心理异常和心理正常的区分、学龄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龄期的心理发育特点、学龄期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青春发育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策略等为宣讲内容,累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宣传讲座14场,对95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抑郁症筛查。市心理学会组织会员为全市的16所中小学校,14227名学生和1725名教师做了抑郁情绪测定,为11608名学生和1575名教师做了焦虑情绪评估,为全市中小学校培训心理辅导员775名。
三、全力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全市共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6家,其中公立机构1家(市精神卫生中心)、民营5家(崆峒区、灵台、静宁、庄浪、华亭各1家)。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均已设置精神心理卫生门诊。市精神卫生中心现有编制床位300张,临床医生45人,其中副高职称10名、中级职称11名、初级职称24名。具有精神科执业资质25人,心理治疗师3人,心理咨询师9人,聘用医师3名。目前在院治疗患者253人。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平凉市妇幼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沙盘治疗室,月服务达百余人次。全市87.5%的妇幼保健机构和县(市、区)二级综合医院将孕产妇抑郁症筛查纳入孕产妇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常规项目常规开展。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平凉市儿童青少年门诊和平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月均服务26人次。综合医院心理卫生门诊累计服务1649人次。
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学校的全市党员干部培训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市精神卫生中心选派2名师资进行主讲。市精神卫生中心利用“世界睡眠日”,深入崆峒区社区开展了健康睡眠知识宣讲,在崆峒区部分学校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心理学会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在全市开展了“创城有我心先行,心理科普进万家”、“关爱心灵.快乐成长”心理健康进校园等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先后深入学校、城市社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累计达106场,受众达10万人以上。全市卫健系统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网络工具,广泛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常识宣传,为群众解答精神卫生相关优惠政策和问题。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疑问等多种形式,由心理健康专业医师与社会心理工作者共同利用健康沙龙、健康讲座及健康教育进校园等活动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中小学生以及疫情后等重点人群及弱势群体,广泛开展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有效拓展了心理健康服务范围,市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
五、加强疫情后时代全民心理健康疏导
为提高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减少疫情后时代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平凉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继续发挥危机干预作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均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心理服务热线,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目前灵台、华亭、庄浪、静宁四县(市)已组建县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并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公布。市心理学会招募组建平凉市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67人。全市累计提供心理热线咨询服务近万人次。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恐慌,实现了疫情后时代向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平稳过渡。
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配合教育部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多方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相合作的预防干预模式,避免不良心理情绪向心理疾病转化。配合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做好精神障碍患者筛查评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培训,持续壮大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素养逐步提升。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关注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和疫情后时代全民心理健康,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 话:0933-8227445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