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号建议的答复

  • 时间:2022-08-10 18:43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卫健委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兰小莉代表:

您在平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基层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基层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有序下沉,努力实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强、乡级运行机制活、村级队伍稳、县域以医联体、医共体为保障实现医疗资源下沉、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现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的基层卫生工作新格局,让广大群众在基层就近享有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政策支撑聚合力,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村卫生建设方面,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腾挪、租用、与邻村共建等途径完成172个村卫生室建设,为每个村卫生室配齐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身高体重计、诊察床、出诊箱、药品柜、换药器材、污物筒、资料柜、电话、简易高压灭菌设备等15种以上基本诊疗设备,配备了80种以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全市村卫生室空白点全面消除。目前全市共有村卫生室1442个,其中1088个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均建有面积60平方米以上并且诊断室、治疗室、公卫室、药房四室分设的卫生室,354个常住人口在800人以下的行政村均建有合格村卫生室(其中12个300人以下村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与邻村联合设置)。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要求,对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进行回头看,实行新一轮的达标行动,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乡镇卫生院建设方面,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对20个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公共卫生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进行了升级改造,争取资金840万元在23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康复科、急诊科、口腔科等特色科室建设,为87个万人以上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了彩超、DR影像机、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四大件设备,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基层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坚持“以乡带村、乡村一体、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将所有村卫生室全部转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同一法人管理,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六统一”(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岗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签订劳动聘用合同,身份由个体医生转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缴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乡聘村用”。

二、多措并举堵短板,切实筑牢基层网底。为锻造一支学历较高、资质过硬、技术精湛、作风务实、乐于奉献的乡村医生队伍,市卫健委根据《甘肃省乡村医生管理试行办法》,市、县(市、区)科学制定乡村医生招聘实施细则,通过引进、培训、招录、考试等多种方式,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缺口问题,努力增加医务人员总量,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连续三年安置兰州大学等院校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53名,招录“三支一扶”医学毕业生301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33名。通过培训考试选拔一批、面向社会招聘一批、县域内调剂一批、乡镇卫生院派驻一批等“四个一批”途径补充村医148人,全市合格村医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全市乡村医生中取得执业(助理)、乡村全科助理资格证的362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24.15%,高于全省15.57%的平均水平,乡村医生专业化、执业医师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三、落实保障添动力,着力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甘肃省乡村医生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乡村医生省级定额补助、国家基本药物补助等村医待遇补助政策和在岗村医代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离岗村医领取退养补助政策,从2020年起,对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乡村医生基本工资按照2000元/月标准预拨,对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乡村医生基本工资按照1000元/月预拨,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按照村医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评后兑付给村医。累计为符合条件的1464名村医办理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符合条件的2644名离岗村医发放离岗补助。市卫健委在每年开展的评先选优工作中,专门设立“优秀乡村医生”“最美村医”等表彰奖励项目,有效调动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工作的高效落实。

四、做实培训提能力,持续提升业务水平。市卫健委始终把业务培训作为提升乡村医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诊疗服务高效落实的“先手棋”,健全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多途径、多方式培训工作。采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近三年共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1.67万人次,依托国家各类培训项目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开展心电、检验、超声、放射等大型设备操作人员1151人次,开展健康一体机操作培训24场1092人次,开展半年以上乡村骨干医师、全科医师转岗、乡村医生进修培训341人,依托甘肃医学院培训基地分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村医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脱产轮训。今年共选派55名村医分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线下培训,对26名新聘用村医进行了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坚持村医每周1天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实践。为进一步优化村医执业结构,积极动员62名具有乡村医生资格证的村医参加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并集中力量为报考人员开展考前培训。

五、做强中医促推广,努力推进协同发展。顺势而为推动发展中医中药产业链,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达10.64万亩,推进实施建设项目37个,概算总投资32.16亿元,已开建32个,本年度完成投资5.3亿元,累计投资12.15亿元。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甘肃省中医药条例》,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现有中医医疗机构374个,中医床位3618张,中医药从业人员1676名,其中省级名中医12人、省级基层名中医53人、市级名中医49人,建成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引进知名中医学术流派11个,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但乡村医生队伍仍然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人大建议办理为契机,积极吸纳借鉴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以做优市级、做强县级、做活乡社、做稳村组为抓手,不断优化体系和服务两个链条,着力强管理、重规范,优服务、抓细节,补漏洞、提质量,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今后继续为我市的基层卫生工作建言献策,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联系方式:平凉市卫生健康委      0933-8226901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