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答复
刘君奇、王建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的提案”收悉,我委对该提案非常重视,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针对所提建议,现答复如下:
1.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根据《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建立“财政 + ”平台支持九大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平办发〔2022〕19号)精神,先由产业链牵头单位组织吸纳和孵化一批特色成熟的项目,制定投资运作方案,再由财政出资,并会同产业链牵头单位共同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持中医药项目发展。
目前,我委和市财政局正在积极配合市国资委拟定“平凉市产业链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方案,待基金公司成立后,市县两级财政、市产投集团、市城投集团共同出资并吸引省上十大产业基金、省金控、省国投等募集注资设立母基金。母基金与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设立各子基金,子基金投入到各个链上企业,支持产业发展。
此外,市卫健委、市财政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协同市县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向省上做好中医中药事业、产业项目的衔接汇报,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理解,2019—2022年累计争取中省中医药专项资金2532.9万元。为我市中医药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自2008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向市财政申请单独列支中医药经费专项,但因我市财政困难,到目前还不具备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的条件。不过,从201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给我委列支10万元中医药工作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市中医药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2.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由市县两级政府牵头,卫健、人社、教育联合制定了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开发引进、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已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287名。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已培养合格继承人722人,第四批117名继承人正在跟师学习。积极组织参各类中医药专业在职培训,省级培训中医骨干230人次,市级西学中、适宜技术等培训462人次,县级各类中医药培训1.5万余人次。期间,修订了《平凉市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12人荣获“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53人被评为“甘肃省基层名中医”、49人“平凉市名中医”,7个家庭获得“甘肃中医世家”称号。加强技术和人才引进,先后引进李可古中医、立新七针等知名学术流派11个,建成国医大师吕景山工作室、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工作室、南京新中医学培训基地和微创治疗中心。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县级中医骨干培训等工作。建立“崆峒养生堂”“皇甫谧针灸堂”等微信群15个,开设中医文化、国医养生、微课堂、验方集锦等10多个特色栏目,学习中医技术,培养中医人才。
3.做好中医药传承和保护工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中医药传承和保护工作,持续大力发掘具有平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2020年由市卫健委组织,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共收集整理中医药经方验方40项。2021年以来依托甘肃医学院皇甫谧研究院对全市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收集,每个县(市、区)设立2个调查员,于2021年12月召开了线上线下培训会,启动了项目调查工作。2022年4月30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医馆组织各县区调查员召开了线下平凉市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中期工作推进会,让调查员对调查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进行了前期工作经验交流。预计6月底将全部完成30个项目的材料收集和上传工作。在您的关注和督促下,以后我们将继续全方位、多角度更加重视中医药传承和保护工作。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关注平凉中医中药产业的发展,希望在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全市中医药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 话:0933-8226089。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