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经济委、市民革,信志奎、韩永科、蔡锷、杨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效应,推动中医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委对该提案非常重视,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针对所提建议,现答复如下:
1.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做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大种子种苗选优提纯、统繁统供力度,普及应用生态种植技术,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目前建成标准化生示范基地12个、育苗基地5个,注册“华亭大黄”、“华亭独活”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做强中药精深化加工,我们一直坚持提升平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灵台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华亭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庄浪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等4个中药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辐射带动全市中药加工集约化发展。依据实际情况,明确了功能定位:平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药品制造、包装运输、药品物流配送、中药材博览展销等;灵台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提取、中西药片剂及胶囊制剂、中药饮片、皇甫谧针灸文化品牌打造、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等;华亭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和培育、中药提取,养生保健产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加工生产等;庄浪县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药品物流配送、养生保健产品生产等。
2.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迭代发展。为提升中医中药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联系,推动全市中医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份,我们联系甘肃医学院、市农科院、市农技站等单位,并抽组专家建立中医中药产业链专家库。为推动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认真调查、论证,编制了《平凉常见适生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南手册》,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独活、大黄等18种平凉适生中药材种植技术进行详细解读。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迭代发展,我们积极与陇药皇甫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国草药业有限公司和平凉永成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平凉规上企业对接链主企业事宜;与永成、铸康等公司衔接建设单味中药颗粒生产线项目的可行性,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衔接中医药加工研发产业集群项目。此外,我们还与针灸圣地浙江衢州、医圣故里河南南阳、生命小镇四川广元等地进行了前期沟通衔接,以了解学习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经验和具体做法;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衔接科技支撑及产业规划编制事宜。
3.坚持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协同发展。我市具有发展中医中药产业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在深入摸清全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构建“种子、种苗、种植、加工、制药、销售、物流、培训、康养、养老、旅居”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两个品牌,即:皇甫谧针灸文化品牌和崆峒养生文化品牌;做强四个分链:即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商贸流通、健康服务分链。
4.坚持市场配置与政策引领互促发展。为充分发挥链长制效应,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链长制工作机制。设立链长、执行链长,下设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商贸流通、中医药服务等4个分链长,分别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牵头,负责产业链的领导、决策、运行、考核等工作。二是研发创新引领机制。积极争取覆盖中医中药全产业链条的市级研发基地早日立项,建设全市中医中药产业孵化园,大力培育研发、生产推广新产品,推动引领全市中医中药全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特色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把培养专业人才作为发展中医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撑,依托甘肃医学院积极培养针灸、康复、护理人才,引进各类中医中药全链条专业技术型、科技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树立以人才撑产业、以薪酬换产值、以能力给位子的用人导向和理念。四是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专项债券投入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产业多元投入支持机制。五是全链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强化产区环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道地药材认证,完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提升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大宗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严厉打击危害市场、妨碍产业发展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关注平凉中医中药产业的发展,希望在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全市中医药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 话:0933-8226089。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