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答复
高健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环境”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委收到市政府转来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68号提案后,委领导高度重视,就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意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要求,在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补短板强弱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市卫健委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27个(县级33个、乡级33个、村级61个),建设总面积36.5万平方米,总投资12.79亿元(其中中投6.26亿元、省投0.81亿元)。崆峒、泾川、灵台三县(区)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主办医院分离,理顺了管理体制;华亭、泾川、庄浪3县(市)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扩大服务人群覆盖率。各县(市、区)自筹资金2800余万元,购置生化分析仪、B超机等基本诊疗设备538台(件)。崆峒区争取到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价值1.47亿元的超声诊断仪、中药熏蒸机等设备798台(套),静宁县争取到北京健合基金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价值1.04亿元的医用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291台(件),救护车24辆。依托全省村卫生室医疗设备购置项目,为全市892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居民体检信息和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区域心电远程诊断平台初步建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紧盯健康扶贫指标和重点任务,对标对表补短板,下功夫补齐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短板。对村卫生室面积不达标或无村卫生室的153个村卫生室,通过新建、改扩建、腾挪、租用、与邻村共建等途径全面完成了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目前全市1459个行政村都有1所标准村卫生室。
二是建机制促长效,医疗体系链条持续强化。持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指导各县(区)和各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合理设置绩效分配项目和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了实施方案,全市1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了绩效考核工资制度,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有效激活了基层服务动能。充分依托医联体建设,推行以县级为主体、乡镇为单元、村级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县(市、区)卫健行政部门加强对县域内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建设规划编制,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实现县域内检验、影像、病理等信息资源共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乡、村卫生机构建立医共体,通过托管、共建等模式,促进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资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四个共同体”建设。目前全市1459个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为一体,实现了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明确村卫生室设置、乡村医生配置、60岁退休制度、聘用、待遇落实以及药品供应管理等内容。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县财政加大我市疫情防控资金投入,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保障,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能力、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和人才培训、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市、县、乡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疫情风险的哨点监测和及时报告职责更加明确,夯实了基层疫情防控网底。
三是统协调谋发展,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市卫健委狠抓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用足用活《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精神,降低医疗卫生人才引进门槛条件,衔接市委编办申请编制参加人才招聘会,对各县(市、区)去年毕业的100名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落实了服务单位,为引进的9名“双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办理了入职手续,选送外出进修培训卫技人员310名,培训村医308人。持续实施“863”卫生人才建设计划,近年来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医学大学生2495名,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净增20人,是项目实施前10年乡镇卫生院总引进人才数的4倍。实施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近两年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本科生152名,为乡镇卫生院招录“三支一扶”医学毕业生 245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19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师509名,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全科医师达到3名以上。开展卫生院规范培训781人,乡村医生培训1687人,培训率达到90%以上,今年全市所有村医全部接受脱产轮训。严格落实村医每周到乡镇卫生院进修1天或每月跟班培训1周制度。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市卫健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打造陕甘宁三省区医养中心建设任务,以“做优市级、做强县区、做活乡镇、做稳村社”为手段,着力优化基层服务体系,以“强管理、重规范、优服务、抓细节、补漏洞、提质量”为手段,全面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使基层卫生服务环境进一步的改善。
一是聚焦服务网底,持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将大力争项目、补短板,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持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在做强“医”和“养”上用劲发力。崆峒区将实施草峰、寨河、白水等7家卫生院医疗综合楼建设项目;崇信县新建社区医院1家;灵台县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华亭市将实施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门诊建设项目、神峪中心卫生院迁建和西华、上关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静宁县将新建社区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实施平凉市妇幼保健院医养中心建设项目、崇信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灵台县皇甫谧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建设项目、华亭市医养照护中心建设项目、静宁县虹桥医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庄浪县在通化、朱店、韩店、卧龙、阳川、盘安6个中心卫生院实施医养结合楼建设项目。
二是聚焦人才引进,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扎实落实市上出台的“百千万崆峒英才计划”《百名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工程实施办法》等政策,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发展需要及学科建设需求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全市市级县级医院每年各引进临床医学专业(含中医类别)本科以上学历人才5-10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各引进临床医学专业(含中医类别)大专以上学历人才2-3名。积极争取人才培训培养项目,不断完善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学习进修等制度,扎实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中医药人才、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等项目。持续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制度,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全员培训工程。到2025年,全市达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7.26人、每万人拥有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数2.5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48名,每千人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77名,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数4.03人,每万人拥有不少于3.15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不少于5名全科医生。
三是聚焦民生福祉,满足群众健康生活新需求。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从强化宣传培训、组建签约团队、优化签约内容、健立激励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等5个方面入手,突出老年人、慢性四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坚持在服务上求实,在管理上求细,在考核上求严,切实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进一步深化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坚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手抓”的要求,深入推进基层高血压和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着力在做实和规范上下功夫,全面推进12类50项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落实。健全制度促落实。制定出台了六项管理制度,从目标管理、系统监测、信息反馈、三级质控、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切实规范项目实施。坚持“严、细、实”精细化管理原则,认真开展“信息纠错”、“数据核查”和“服务打假”三项活动,细化完善考核方案,严格兑现奖惩措施,严把服务质量关,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推进,确保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加强。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今后继续为我市的基层卫生工作献计献策,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联系方式:平凉市卫健委 0933-8226901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