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6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时间:2022-08-10 18:51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卫健委
  • 字体: [ ] [ ] [ ]
  • 分享:

魏惠琴委员、李玉军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转变工作作风统筹推进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孙春兰副总理调研指导甘肃疫情防控工作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近期,紧盯国内突发偶发区域性疫情蔓延扩散的复杂形势,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分析研判,周密安排部署,将外防输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巩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组织领导方面。紧紧围绕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对疫情防控相关的4个专项工作组力量进行了充实优化,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推动应急指挥体系全天候、扁平化高效运转。市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对当前时段的疫情防控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从筑牢“外防输入”关口、抓好关键场所和重点人员监管、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强化督导检查推动责任落实等方面,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时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县(市、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也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安排。先后制定了《平凉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平凉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下发了《关于做好西安等重点地区来平返平人员管控措施的紧急通知》。转发了甘肃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大规模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及管理、因疫情滞留人员管理等工作指引指南,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防控通告,每日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疫情防控提醒。按照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检查的要求,建立了按月定期督查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专员带队,抽组卫健、疾控、卫生监督执法、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成立督查组,赴各县(市、区)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督查。

二、集中隔离点管理方面。结合各时期疫情防控形势,组建由政法、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对各县(市、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清单化交办并督促整改落实,不断细化实化管控措施,切实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抽组专业人员,对市县两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硬件设施进行验收,加强一线指导,现场督促整改。按照省新冠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管理制度要求,严格落实“三区两通道”设置,配齐配足了医护人员和防护物资,健全完善了隔离点规范管理、医疗垃圾交接登记、台账资料完善等制度机制,对人员进出、隔离点配餐等制定了严格、详细、规范的流程,及时根据点位情况,规范分区、分批、分时管理,强化工作区动态消杀力度,着力防范卫生安全风险。全力开展集中隔离人员“双采双检”、“人物同检”及解除人员闭环转运交接、签订居家健康监测承诺书等工作,及时处理集中隔离人员投诉问题。同时,强化工作人员闭环管理、登记造册和健康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促进隔离点管控工作规范化。目前,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的60间/万人储备标准,全市设置集中隔离点150个、隔离房间11130间。

三、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方面。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对照最新的医疗规范、防控要求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充实调整市级医疗救治专家库,靠实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定点救治责任,建立完善“四项机制”,跟进落实院感防控院长负责制和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医废处置制度,按照标准配备床位、供氧、器材设备等,全市配备院感防控专职人员40人、兼职672人,设置市级隔离救治病床54张,其中重症病床6张。对市级定点医院和各县(市、区)发热门诊规范建设情况逐一督查调度,加快发热门诊规范化改造,落实发热门诊专用CT机7台,规范化设置运行综合医院发热门诊8个。加强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对全市602家个体诊所跟踪检查,对民营医院、门诊部再次监督检查,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一律关停。

四、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方面。紧盯重要特殊节点,严格落实分级属地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科学精准强化重点场所监管。严格落实学校师生每日健康打卡、分区域活动以及重要场所消杀通风等措施。景区景点严格实行线上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制度,报备进口冷链食品122.67万吨;督促邮政快递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对照《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要求,落实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筛查,开展每日健康状况监测,加大物流车辆、仓储场所和邮件快递消毒消杀频次,有效阻断邮政快递渠道疫情传播;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外出人员向社区和市防控办“双报备”制度,加强对医院、商场、超市、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检查,督促落实扫码测温、“一米线”、戴口罩、日常消杀等措施,严防疫情传播风险。

五、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方面。紧盯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力做好境外、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来平返平人员和市外平凉籍人员流动管控工作。把“两站”和交通卡口作为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从严落实“三查一测”措施,全市设置各类检疫站(点)112个、留观室117个,派驻防疫工作人员1622名,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切实阻断交通传播风险链条;在严防涉疫地区来平返平人员、抓实抓紧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管控,倡导广大城乡居民“非必要、不外出”,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对低风险区域来平返平人员、离平赴低风险区域人员,严格查验有关凭证后有序出行流动。按照常态化防控需求,对全市商超市场、餐饮酒店、生产企业等进行全面摸排,分口分类实行清单管理,开展巡查督查,督促落实经营场所通风消杀、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措施,从严从紧执行“验码测温”、“间隔一米”等防控措施,在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六、核酸检测和监测预警方面。全市共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9个,市人民医院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市、区疾控中心建成了2个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量78951管,其中移动检测能力2万管。全市共储备检测试剂241255管、采样管351021管;有核酸检测人员314人、采样人员6164人。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对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密接和次密接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两站”服务保障人员及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家属等12类人员严格落实定期核酸检测制度,做好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相关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监测;零售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四类药”(止咳、退烧、抗病毒、抗菌素类药品)销售使用实名登记和监测预警工作,实时将“四类药”录入省级登记系统。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全面运行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各县(市、区)及时收集药店、教育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预警信息,提高信息研判和预警响应的时效性,不断强化分析研判监测信息能力,认真评估疫情传播预警风险,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七、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方面。民政、司法、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旅、国资、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制定本行业“两节”期间疫情防控方案,落实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两站”场所根据客流需求及时调整开放进站和安检通道,严格落实实名制售检票、查码验证、体温监测、信息登记和旅居史问询等措施;强化站内客流组织,有序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出站;充实火车站出站查码验证、异常情况处置力量,规范设置留观点;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增加口罩、消毒液,方便旅客购买使用,增加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通风、消毒等措施频次。严格控制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载客率,减少交通工具内人员聚集和走动,提醒旅客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佩戴口罩、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每日对重点场所进行通风、保洁和消毒,加强人员进出校园扫码、测温工作,认真做好全体教职工、学生的健康监测及旅居情况登记,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商超、餐饮、宾馆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逢进必扫场所码、必查健康码、必测体温、询问旅居史等防控措施,发现疫区旅居人员或可疑症状人员及时实行管控并上报。养老、福利、监管场所和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实行封闭管理,落实场所通风、日常清洁、消毒等措施。旅游景点、剧院、网吧、KTV、棋牌室等文化娱乐场所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明确人员接待上限,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有中高风险区和本土病例的省份,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八、应急演练和医疗物资储备方面。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在平凉中心城区和华亭市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急实战模拟演练,实行市区混合编组、提级指挥、扁平化管理,先后参演人员840余名,实时开展了应急响应、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社区管控、医疗救治等疫情应急处置各环节各点位工作。其他县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按照省市要求开展了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急实战模拟演练活动14场(次)。市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隔离点管控组、核酸检测组、流调溯源组、社区管控组等专责组及牵头单位,按照《平凉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全市储存医疗防护物资47种,包括各类口罩、防护服万件、消杀用品等。医疗防护物资实行专库储备,专人专账管理,适时轮换,可满足30天的使用量。全市有6户医疗物资供给能力(产能)储备企业,口罩、防护服日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45万只、3000套。

九、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面。先后印发了《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春节期间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疫苗接种工作包保督导机制,全力推进疫苗接种点设置、保障服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检测与处置等疫苗接种重点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把疫苗接种作为重点工作,坚持“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接种”的原则,把具体任务细化到各个基层社区、各个行业系统、各个具体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组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接尽接,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近一段时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着力构筑疫情防控防线,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全员核酸检测能力不强,核酸检测力量比较薄弱;定点医院床位设置偏少,达不到规范比例要求;人员流动性增大,国内各地区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外防输入的压力增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严格按照中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着力强弱项、堵漏洞、促提升,统筹推进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关注新冠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希望在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单位: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    话:0933-8227445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