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2号建议的答复
(B类)
平卫函发〔2020〕246号
对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2号建议的答复
崆峒区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基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市财政局衔接,针对提案所提建议现答复如下:
1.设立平凉市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基地及以此为依托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传承针灸鼻祖皇甫谧故里品牌,经省市共同努力,甘肃医学院于今年初新成立了二级学院皇甫谧针灸学院(正在申请针灸本科专业,3月23日市卫健委联合市教育局向省厅申请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增设针灸推拿(专科)专业,院校加大中高级和实用型针灸医学生培养力度,为我市设立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协同市县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向省上做好中医针灸项目的衔接汇报,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理解,2019年共争取中医针灸发展经费598.9万元,其中中省588.9万、市级10万元。2020年又争取中医针灸专项资金253万元,其中省上拨付皇甫谧针灸学术推广经费150万元,市级财政列支皇甫谧针灸大会专项500万元、中医药发展专项10万。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将对设立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基金进行专题调研,在政策规定下,形成合理化建议意见,汇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同意后,对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将予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针灸人才。近年来,省、市、县通过远程教学平台、现场技能培训等方式定期举办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加强中医针灸人才培养。其中,今年省上分别针对县级中医医院、县级综合医院有重点地进行了为期6个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市依托已建成的石学敏院士工作站、中国针灸学会专家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工作室和已引进的 “贺氏三通针法”、“郑氏针法”、“立新七针”、“玄通针法”、“浮针”、 “南京新中医学”等学术流派,通过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举办短期培训班、技能大赛等形式,有组织地在全市开展针灸师承和技能培训,近三年每培训人数都在500名以上,再结合前面提到的院校教育,我们一直致力于针灸人才规范化、系统化培养和培训,一直致力于加强全市针灸人才队伍建设。
3.打造陕甘宁针灸培训基地。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以针灸鼻祖皇甫谧为代表的针灸医学源远流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全省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的重大机遇,积极挖掘、扶持、培育和壮大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为打造陕甘宁针灸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中医针灸资源,依托《中国·平凉—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规划(2020—2035年)》,抓住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规划设计的针灸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远近结合、分步实施,不断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平凉特色针灸医术水平,进一步扩大皇甫谧针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下大力气将平凉打造成颇具影响力的陕甘宁针灸培训基地。
衷心感谢贵团在百忙之中能够关心全市中医针灸事业发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并多提宝贵建议。
联系单位: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 话:0933-8226089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2日
抄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代工会 |
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2日印发 |
上一篇: 对市人大四届四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